三則膾炙人口的民間故事:
東漢蔡倫用樹皮、麻頭、破布等原料造紙,世稱「蔡侯紙」。新產品一推出,世人不解其妙處,導致滯
銷。
蔡倫為了大量推銷自己的產品,夥同妻子串通設計。
首由蔡倫向皇帝告病返鄉,不久即詐死臥躺在無底棺材內,其妻在棺木前不斷燃燒事先準備好,
上頭貼有銀箔的長方形紙錢,一些前來祭弔的親朋好友甚惑,問明原由,其妻曰:此為陰間通用貨幣,
在靈前燒此紙錢,可助亡者在陰間疏通獄卒,賄賂閻王,如再繼續燒紙錢,或許七日後可清醒復活。
不出所料,蔡倫七日後從棺木中復活,眾人大驚,咸信燒紙錢可積功德,
延長壽命,從此燒紙錢之風,相沿成習至今。
唐高祖李淵,於隋末,趁全國大動亂,乘機起兵政變,自稱太上皇。在這一連串的爭霸中,
李淵離鄉多年,等天下底定,返鄉見慈母已仙逝多年,在廣漠墓園,遍尋不著先母的墳墓,
聽說此時,唐高祖將攜帶前來的紙錢,分置在各墳墓上,
上香禱告曰:「我是李淵,今前來祭拜家母,如哪一座墳墓為家母之墓,就請享用此紙錢吧!」
禱告不久,但見其中一墓的紙錢倏而消失無存,因而斷認此為唐高祖母親之塋。
第三則係由吳承恩的西遊記延伸而來的:唐太宗貞觀十三年,宰相魏徵夢中斬龍王,龍王忿恨難平,
下陰府控告太宗,太宗因而昏迷多日,原來其靈魂出竅遊至地府。
當他行經枉死城的時候,遇見當年南征北伐被他殺死或為國捐軀的冤魂前來要求施捨。
此時太宗身無半文,幸虧閻王指點說:開封城有一義民名叫林良,平素樂善好施、濟貧助僧,屢積陰
德,
而且常常以自己的名字燒紙錢,儲存在陰府的銀庫,據統計已達十三庫之多。
太宗遂寫借據,向陰司兌借金銀一庫房,分贈打發各冤鬼散去,太宗才得返魂。
回到陽世的太宗,隨即遣吏攜帶所借的銀錢至開封府歸還林良,林氏不敢收,就以此款建廟修祠,
此事就這麼普傳下來,皆信燒紙錢可以幫助亡者。
金銀紙由於祭拜的鬼神紛岐,加上各地的不同習俗,雖然種類繁多,但可概略區分如下:
金紙:頂極金、太極金、天金、壽金、福金、中金、刈金、盆金、九金等等。使用對象:頂極金為玉皇
上帝專用;太極金、天金,除玉皇上帝可使用外,亦可適用於三官大帝;福金,土地公或諸神的鈔票;
其他則適用一般神祇。
銀紙:大銀燒給祖先;小銀則用在普渡或拜門口,送給好兄弟的盤纏。
紙錢:金白錢、唐錢、高錢。
其他:壓墓用的「五色紙」;祭拜七娘媽、床母、註生娘娘、十二婆祖用的「床母衣」;另外還有經
衣、替身、買命錢、補運錢、甲馬、往生錢…。
太多太多了,多得連專業金銀紙製造商也迷迷糊糊。
至於哪一種金銀紙,神祇、祖先才能得到,這些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我們要有一顆虔誠的心。
幾年前,有位聞人,臨終前特別囑咐兒女,在其過世後,
第一不要請道士,因道士誦何經,連他自己都不知道;第二不要請『鼓吹(八音)』,
人去世已屬可憐,幹嘛吹吹打打在熱鬧;第三不要「糊紙厝燒紙錢」,陽間製造冥幣的工廠何其多,規
格又不相同,
能否通行於陰間?這位先生過世後,兒女並沒遵行他的遺囑,
理由:世俗事嘛!按民間行誼辦事,倒心安理得,也了一番心事,如遵造遺囑,心未安,凡事掛心頭。
不過目前全台灣金銀紙消耗量最大的兩間寺廟「恩主公廟」「行天宮」已停止燒紙錢這種習慣了!
我們大家是不是也要思考,是否繼續這種污染空氣的行為呢?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