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話文:
用黃金鋪地建立祇園精舍的須達長者,他的第七個最小的兒子,迎娶王舍城護彌長者的女兒玉耶為妻,玉耶生長得姿容秀美,身材楚楚動人,她自恃自己的美麗,對公婆固然是沒有孝順服侍,就是對丈夫或親朋也看不在眼中,有時眉目言談之間,還有輕慢侮辱的意思。
須達長者討娶這一門媳婦,使一個和樂的家庭,不時發生無謂的糾紛,糾紛的原因,都是為了玉耶不能善盡婦道,沒有女子賢淑的德行。
須達長者非常失望傷心,六個兒媳都能融洽相處,想不到本是大家閨秀的玉耶,小小年紀,竟然是這麼目無尊長。他常要子媳們不時的到祇園精舍去聽聞佛陀說法,唯有玉耶持著反對的意見,不肯前去。
她說,就是佛陀法駕親來,她也不願相見。玉耶的增上慢,須達長者往往想用棍棒責打,使其悔改。但當玉耶知道公公有這樣用心時,她就哭鬧不休,口口聲聲的鬧著要帶自己的東西回歸娘家。
須達長者知道教化玉耶,除了佛陀以外,是誰也沒有辦法,但玉耶就最不高興和佛陀相見,最不願意聽佛陀說法,這有甚麼辦法呢?
有一天,須達長者懷著無可奈何的心情,到祇園精舍求見佛陀,對佛陀稟告道:『慈悲的佛陀!我今天有一件事情不能不來請佛陀相助,本來家醜不可外揚,但佛陀是我們眾生的慈父,惟有佛陀的智慧、威德,才能調伏剛強難化的眾生。
佛陀!弟子一共生有七個兒子,六個兒媳都能孝順賢慧,唯有第七個兒媳玉耶,長得絕頂聰明美麗,但她驕慢異常,時時出言不遜,侮辱尊長。
我們本想常帶她來請佛陀開示,但愚癡遮蓋她的心靈,她非但不信,而且毀謗佛陀。她以為人生就是享樂第一,美貌第一,愛情第一。除此,她什麼都不願關心。我們沒有什麼辦法可想,只得請求佛陀慈悲,為度化我這頑強的兒媳想個辦法。』
佛陀察知須達長者的心,當即說道:『玉耶既不願前來,你又對她這麼愛護關心。那麼,我明天就到你府上去訪問一趟吧!』
須達長者聽佛陀說要光臨他的家裏,驚喜感動得老淚橫流,當即奔向佛陀座前,頂禮佛足。
佛陀帶領弟子,到達精緻的長者府中,長者夫婦,以及七子六媳都出來環繞佛陀三匝,以示歡迎,獨有玉耶逃避佛陀,不肯出來。長者命第七公子去叫她,但他回 來說玉耶不在房中,長者心裏非常感到對不起佛陀。討娶這不賢慧的兒媳,而且辜負到佛陀的慈悲,這是全家的恥辱!但佛陀卻不以為意,反而安慰長者道:『你心 中不要難過,等一會玉耶自會出來。』
佛陀說後,身上像是放出萬道金光,照得所有的牆壁如透明的玻璃,大家這時都看到玉耶偷偷在佛陀身後的門縫裡偷望著佛陀。玉耶對佛陀雖有反感,但一見到佛 陀的相好光明,過去的反感都一掃而光。她知道自己的身體已隱藏不住,只得出來站在佛陀的身旁,低著頭,不敢仰望佛陀的慈顏。
佛陀沒有彎曲,心平氣和的說道:『玉耶! 女人光是容貌端正姣美,不名為美人,更不值得驕傲,而心行端正,有貞靜幽嫻的女德,受人尊敬,方可名為美人。姿容的秀麗,雖然可以誘惑迷醉愚人,但不能夠 受人尊敬,不能夠叫人見到歡喜。女人如花似的面孔,柳枝似的身腰,雖然可以適宜作他人的玩具,但以此並不能算做很好的人。生為女人之身,注定她就具有三種 缺陷和十種業障。
三種缺陷是:
第一、在童年的時候,受著父母的管束,不能像男孩子那麼任性自由。
第二、出嫁以後,凡事要聽丈夫的吩咐,處處要依賴他人,自己沒有自由。
第三、到年老白髮龍鍾時,常給不孝的兒媳呵斥,阻礙一切自由。
除此三種缺陷以外,女人還有十種業障:
第一、出生的時候,因為父母有重男輕女的觀念,每見生下女孩,心中就厭惡不喜。
第二、在養育期中,父母認為女孩子不是自家之人,所以不盡心撫育。
第三、女子長大時一定要出嫁他人,為著結婚之事,使父母掛心。
第四、做女子的人,心常畏懼,不敢見人,每見人時,總是偷偷摸摸,鬼鬼祟祟。
第五、女子長大時,一定要別離父母,委身他姓,自己不能做主。
第六、女子懷妊時,身體種種不安,大腹便便,苦不堪言。
第七、女子生育孩童,疼痛難忍,難產之事,時有發生。
第八、女子一切要仰仗丈夫,心存恐懼,時刻掛心失去丈夫之愛。
第九、女子生性愛好虛榮,化妝打扮,浪費時刻,其實身常不淨,多於男人。
第十、女子心多猜疑嫉妒,好談是非,喜怒哀樂,身心恆常不得自在。
玉耶!女子有這種種業障缺陷,面容雖是美貌,但有甚麼值得向人驕傲?而且,青春美貌是暫時不實的東西,聰明的人絕對不願以此向人炫耀!』
玉耶靜靜的聽著佛陀的法音,句句都擊中她的心,她畏縮的望望佛陀,問道:『那麼,女人怎麼做才好呢?』
佛陀知道玉耶驕橫散慢慣了的心,此刻已收回來,所以又再慈和的說道:『玉耶!你問我女人怎麼樣做才好,我告訴你,你現在是人家的妻室。
做人妻室的女人,應要奉行五道:
第一、要作母婦:敬愛丈夫,要有如父母愛護子女之心。
第二、要做臣婦:要把丈夫當做君王看待,自己猶如臣下。
第三、要做妹婦:視丈夫如同胞的兄長,夫婦要相敬如賓。
第四、要做婢婦:侍奉丈夫,有如婢女侍奉主人,常存恭敬、尊重的心。
第五、要做夫婦:和丈夫要永遠孝養父母、翁姑,和睦親族。夫婦要有恩愛之情,要有親愛之實。形體雖異、誓不二心,接待賓客,勤治家事,不談他人是非,不道人之長短。
玉耶!做婦女的對待丈夫要有上說的五種態度,除此以外,更要進一步 奉行五善,去除四惡。
五善就是:
第一、早起梳頭洗面,遲睡當心門戶火燭,不可推諉別人。
第二、丈夫斥責,忍耐慎口,不可懷恨在心。
第三、一心守夫,唯恐不及,不可再生邪念。
第四、常願丈夫長壽,丈夫遠離時,整理家務,不可再懷二心。
第五、不念丈夫惡,常記丈夫的好處,有美味必先奉敬丈夫,不可先嚐。
奉行五善以外,還要去除四惡:
第一、未黑先眠,日出未起,丈夫斥責,反言相譏。
第二、美味先嘗,惡食與夫,對夫異心,常存邪念。
第三、不治家事,耽於遊戲,蒐人長短,說人壞事。
第四、愛慕虛榮,爭奇鬥妍,憎恨親族,賤視他人。
玉耶!婦女若能奉行五善,眾人愛敬,受人讚譽,禍不降臨,德及子孫;若是犯此四惡,夫家不喜,自身多災;現世之身,不得安穩,萬項事情,不能稱心。玉耶!你希望做行善的婦人呢?還是希望做行惡的婦女呢?』
玉耶聽佛陀說後,感動得流淚道:『我錯了!我真是愚人,我聽了佛陀的教化,像從夢中醒來似的。佛陀!請容我懺悔,以後我一定善盡婦道,不起驕慢愚癡之心。』
原文:
聞如是: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爾時長者給孤獨,為子取婦,得豪貴長者家女,端正無雙,憍豪慠慢,不以婦禮,承事姑嫜(公婆)、夫主(夫婿)。
給孤獨家議曰:「其婦憍慢,當以何法而教訓之?若以杖捶,非善法也。若無訓教,其罪日增長者。唯佛.大聖善能教訓。辦供,設齋食,明日請佛。」
佛即受請。明日佛來,將諸徒眾。給孤獨家盡出禮佛,玉耶不出。佛即放大光明紫磨金色,照玉耶室內。佛現三十二相八十種好。玉耶見佛光明相貌,即大驚怖。生畏懼心,便出禮佛。
佛告玉耶:「女人之法,不當以倚端正而生憍慢。形貌端正,非為端正;唯心行端正,人所愛敬,是為端正。不得以倚面貌端正,憍慢自恣;後生卑賤,為人走使。」
玉耶白佛:「何等三鄣(障)、十惡?」
何等十惡?一者、生時父母不憙,二者、養育無味,三者、常憂嫁娶失禮,四者、處處畏人,五者、與父母別離,六者、倚他門戶,七者、懷妊甚難,八者、產生時難,九者、常畏夫主,十者、恒不得自在。是為十惡。」
玉耶聞佛說三鄣(障)、十惡,身心戰悚,白佛言:「唯願世尊教我作婦之法!」
四者、婢婦。五者、夫婦。
何謂妹婦?事夫如兄故,名妹婦。
何謂夫婦?背親向踈,永離所生(不護娘家)。恩愛親昵(暱),同心異形。尊奉敬慎,無憍慢情。善事內外,家殷豐盈。待接賓客,稱揚善名。最為夫婦之道。」
佛告玉耶:「奉事姑嫜(公婆)、夫主(夫婿),亦有五善、三惡。」
佛告玉耶言:「一者、晚眠早起,修治家事。所有美膳,莫自向口,先進姑嫜(公婆)、夫主(夫婿)。
五者、一心恭孝姑嫜(公婆)、夫主(夫婿),使有善名。親族歡喜,為人所譽。是為五善。
何者三惡?
二者、好食自噉,惡食便與姑嫜(公婆)、夫主(夫婿);姦色欺詐,妖邪萬端。
三者、不念生活,遊冶世間。道他好醜,求人長短;鬪亂口舌,親族憎嫉,為人所賤。是為三惡。」
玉耶聞佛說五善、三惡,信敬歡喜,心生慚愧,白佛言:「弟子愚癡,未見佛時,未聞法時,施自愆咎無量,及諸障礙,不自覺知。今復聞說,開悟意解,乃知先來所行為非。自今已去,改往修來,順尊所說,不復敢違。唯願聖尊,慈愍救濟,聽我懺悔,得除愆咎。受我五戒,得為弟子。」
佛言:「善哉,玉耶!聽汝懺悔,莫復更作。」垂賜戒法,敬奉修行。
持二戒者,清淨仁讓不盜,減己濟眾。
持五戒者,遠酒不飲,不犯眾惡。
護持禁戒,如救頭然;自觀身形不得久住,危命如電速,如風過庭。少壯必衰,莫恃姿容,當勤精進,棄捨世榮,如菩薩法。汝今修行,可得至佛。佛道不可不學,經不可不聽。吾今得佛,稱善所致大乘教,無男無女(不分男女),樂聞法者,隨願所得。」
玉耶白佛言:「世尊!其善婦者,當得何榮?其惡婦者,當得何咎?」
佛告玉耶:「其善婦者,現世榮譽,親族敬念,受福生天。天上壽盡,還生世間,王侯子孫;在所生處,一切尊敬。其惡婦者,是人憎嫉,無不厭患,欲令早死。命終當墮地獄、畜生、奴婢。展轉其中,無有出期。」
玉耶聞說善惡婦法,心生畏懼,懇側修行,即得道跡。彫刻錦繡,作珠寶帳,懸繒幡蓋,燒眾名香,遶塔歌唄,聲徹十方。見者隨喜,稽首廟堂。
佛言:「此經名《教化女人》、名《玉耶經》。若女人得聞此經,受持讀誦,如法修行。捨是女身,不得更受。」說是經時,大眾歡喜,作禮奉行。
《正法念處經》摘錄
如是婦人,誑夫吝財而不佈施,身壞命終,墮於針口餓鬼之中;由其積習多造惡業,是故,婦人多生餓鬼道中。何以故?女人貪欲,妒嫉多故,不及丈夫;女人小心、輕心,不及丈夫。以是因緣,生餓鬼中,乃至嫉妒惡業不失、不壞、不朽,於餓鬼中不能得脫,業盡得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