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酢醬草花
能夠虛受委屈的人,他的「心境」一定是最完美的,能夠涵受冤枉的人,他的「心性」一定是最坦蕩率的。能夠低聲下氣的人,他的「心靈」一定是最充盈圓滿的。能夠忍受穿用破舊衣物的有德之士,他的「心地」一定是非常清新的。能夠減少自己慾望的人,他的「心中」一定什麼都有,反而什麼都得的到。貪求外在物質的人,他的「內心」一定是最迷惑的。
不固執自己成見的人,他的心才能「明白」,不自以為是,認為自己才是全對的人,他的德性才能夠彰顯出來。不誇耀自己功德的人才是最有功德的人,因為他將功德隱藏於「心性」之中,沒有遺漏,因此更受人所尊崇。
刻意求好,不落好,有時往往適得其反,所以修道人莫於心上住一物。
萬境本閒,唯人自鬧,心若不勝,境自如如,二由一生,一復不存,一心不生,萬法無咎,心即是法,法即是心,當下無心,便是無法,知其本有,達妄本空,生處要熟,熟處要生。
孔聖曰:「不知生,焉知死」。世人迷迷糊糊投胎而來,又迷迷糊糊脫殼而出,既不知生來,也不知死去,將生前的掛礙帶到另一個世界。人死靈魂不死,因肉體滅亡,心念猶存,所以不能一了百了。
99.11.3 無影山修圓道場